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健康醫美

早期發現思覺失調症可無藥而癒

【記者陳世旺報導】思覺失調是大腦生病了又稱精神分裂症,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精神疾病。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精神科教授胡海國指出,好發於15歲到29歲之間,有醞釀期約2到3年,家長發現孩子有人際關係退縮,功課變差,容易發脾氣,就得找身心科醫師,早期診斷,開導,有時可無藥而癒。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精神健康基金會、台中精神健康學苑合辦《還想牽著你的手》思覺失調症特展,展期從108年10月14日至10月31日,胡海國教授鼓勵民眾撥空前來看展,增加對疾病的理解越多,減少對病友的誤解及偏見,並用善意及包容開啟治療正循環。

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了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思考」及「知覺」失調的疾病,當大腦當中的多巴胺失調,病友會產生幻覺,這些雖是幻覺,但對於病友而言卻十分真實,經常影響病友的情緒。

    思覺失調症可能會出現症狀包括正性症狀、負性症狀及混亂症狀。

    正性症狀:超過正常體驗的經驗,例如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覺得有人監視他、覺得有人跟蹤注視著他、覺得有些魔幻的力量在影響著他。

    負性症狀:正常體驗的縮減,例如變得懶散、變得退縮、缺乏動機、情緒呆板、社交畏縮。

    混亂症狀:思考、情感或行為的混亂,例如:語言離題或前後不連貫、傻笑、不合疑或無理由的舉止。

圖說:中山醫學大學教授賴德仁【左】解說思覺失調症展覽資料、身心科主任李俊德【左二】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精神科教授胡海國【右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李俊德主任表示,思覺失調症一種以社會行為異常以及認知混亂為特徵的精神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妄想思維障礙幻聽、社交功能障礙、抑鬱以及缺乏應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患者同時常伴有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焦慮症重性抑鬱障礙或物質使用疾患。

懷胎6月孕婦應避免感冒

    胡海國教授指出,思覺失調症具體病因尚不明確,目前研究顯示許多生理遺傳心理、及環境因素都可成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因子。胡海國醫師特別呼籲;孕婦在妊娠六個月內,胎兒腦部發育未完全,應避免感冒,或亂服藥物,最好不要上人多的百貨公司。

整合性治療 理解與包容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李俊德主任表示,思覺失調症需要整合性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心理行為治療與人際社會功能的復健為主,社會接納也不可或缺,思覺失調症好發於青少年與成年初期階段,但病人因為對疾病不了解,或因為藥物副作用,臨床上至少有1/3患者不規則服藥,建議患者與家屬主動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了解正確致病原因、症狀及適當治療方式,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陪伴與支持也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