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消費生活

自由貿易 菸害防治 衝擊國內菸業

(本报讯)台灣加入WTO後,菸酒專賣制度取消,國產香菸的市占率,現在只剩下25%,在本土菸草需求快速萎縮下,台灣菸酒公司現在也以,5年減少15%面積的收購量,來減輕營運成本,面對沒有未來的產業,菸農也感到茫然。

將烤好的菸葉,放到輸送帶上評鑑等級,繳完了菸葉,菸農這一季的辛苦,總算有了代價,根據台灣菸酒公司統計,全台種菸面積為659公頃,和全盛時期的2235公頃,相差3.4倍,主要原因還是自由市場開放,以及菸害防治法的推動。

台灣菸酒公司龍山買菸場督導 謝春斌:「自由貿易的競爭,這個衝擊使我們菸酒公司,在這個業務上,在我們產量上受到了衝擊,再加上現在政府推行菸害防制法。」

台灣菸酒公司指出,市占率的降低,也意謂菸葉收購需求減少,在整體營運考量下,決定5年內,減少15%的面積收購量,農民表示現在生產成本提高,種菸的利潤已經大不如前。

菸農 徐文生:「現在油又貴,電費又貴,工資又貴,1、20年前,政府有補助肥料,現在沒補助了,現在種成本差很多。」

菸農 陳松郎:「烤菸的電腦還好就一直種,壞掉時就不要種了,(那你有想轉種其它農作物嗎?)也沒有什麼農作物比較好,又沒有保價收購。」

菸酒公賣局改制民營後,菸葉的保價收購政策也跟著取消,現在菸農,只能靠每年的政治協商下去種菸,面對沒有前途的未來,菸農說,只能多種一年就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