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科技經濟

先簽「貨品貿易協議」? 台經濟部:難度更高

(本报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延宕,讓有台灣「保命符」之稱的貨品貿易協議簽署時間跟著延後,學者專家建議先擱置服貿、完成貨貿,對台灣較有利。對此,經濟部今天(14日)表示,貨貿協議牽涉8,000多項產品的關稅問題,難度更高,未必就比較容易通過。
中韓FTA將於5月進行第11輪談判,預計年底完成簽署,據了解,台灣原訂6月與中國大陸簽署貨貿協議,現在已確定延後,雙方都轉趨保守。
學者專家建議擱置服貿協議,先完成對台灣經濟有重大影響的貨貿協議較為實際。對此,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表示,貨貿協議影響層面更廣,同樣會面臨跟服貿相同的問題。他說:『貨貿也不會單純,說不定在審議時比服貿還更複雜也有可能,因為貨貿牽扯到8,000多項產品,牽涉範圍太廣。貨貿牽涉到最主要就是關稅調降問題,關稅有沒有降就直接關係到企業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也就是他的成本會不會變高,如果人家是零關稅,你要繳5%的話,你本身獲利率有沒有到5%?如果沒有到,等於是虧本生意。』
國貿局指出,台灣與南韓的出口產品近7成重疊,3月份台灣對歐、美出口雖有10%以上的成長,但韓國在3月對歐、美分別成長21.9%及20.4%,主因就是韓美、韓歐FTA關稅優惠效應。
經濟部也表示,若中韓FTA完成並生效,台灣出口的商品除非有超過5%的利潤,否則很難在市場上生存。若獲利率差,將影響業者擴廠行動、外資投資意願,連帶就業機會、薪資都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