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7日讯)四川雖處中國大陸地理與文化上的邊緣,但是畫風卻不因此被侷限。在80年代的畫作中,可看到寫實主義及個人情感抒發,一改過往「藝術為政治服務」的思維。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天邀請到展品畫家羅中立、何多苓、葉永青、龐茂琨、馮斌等人舉辦「四川美院作品展」座談會,分享四川美術學院如何在歷史脈絡中,逐步發展成引領中國美術的關鍵角色,並與台灣藝術家及學術教授互相交流。
何多苓說,四川美院相較中國大陸其他美院,傳統底蘊弱一些,但也因此學生壓力較小,師生間教學相長,有更多讓學生自行探索的機會,反而能夠跳脫教條框架的羈絆,盡情揮灑個人創作,吸引中國大陸美術家的注目。
葉永青也說,四川美院當時並沒有一個共同景仰的大師級人物,所以改往書本求知,其中也包括世界美術史。這也是奠定四川美院能夠以多元畫風呈現的基礎。
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表示,這次展覽不刻意選擇最名貴作品,而是各個時期的代表畫作,讓民眾可以從中體會畫作風格的演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立表示,羅中立的畫風,就是從早期寫實主義,走向結合西方藝術,也可看出油畫作品融入更多社會關懷的意識。
主辦單位也表示,期望民眾在關切本土美術生態之外,透過這次展覽,也多加擴展對岸美術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