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影視娛樂

到處是異鄉 趙德胤離散入電影

(巴黎8日專電)緬甸出生的台灣導演趙德胤,自承不管去哪裡都感覺是個異鄉人。他的3部劇情長片題旨圍繞著「離散」,也就是全球化世代的人們,在離去和歸來之間,永遠無可避免的疏離感。

法國西部的拉羅雪爾影展(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de La Rochelle)今年為趙德胤推出專題,他受邀前往參展並出席講座。

趙德胤利用在拉羅雪爾的空檔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談他電影裡反覆觸及的議題,也談緬甸的改變。

趙德胤目前有3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和即將在台灣上映的「冰毒」都以緬甸為背景,描述的也都是「人的離散」。

人類的生活從上個世紀末起,因全球化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們為了謀生,遠離熟悉的一切,成為異鄉移工,多年後回到家鄉,卻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層意義上的異鄉人。

他解釋,「時間和空間把人隔離,再也回不去原有的親密,那不是物理和地理上的,而是虛無的、感情上的疏離。」

人們離開原地,在新群體中升起防備,逐漸建立新的安全感,然後再度離開,離開時心裡雖有曾經緊密聯結的澎湃感受,但即使返回,也從此感到疏離,趙德胤形容為「人無法避免的悲劇」。

那種返回後的疏離,表面上的解讀是因為人的文化、思考不同以往,但另有一個無以名狀的東西,「是空間和時間造成的遺憾,也就是你永遠都回不到原本的你」。

他不諱言,在意「離散」這個題材,有部分是覺得自己無論在緬甸或台灣,不管去哪裡都是異鄉人,他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只是不會刻意描寫出來。

近年的緬甸逐步進行政治與經濟改革,趙德胤回望出生地,也認為緬甸確實走向自由、民主,經濟也開放了,但只是外資進入緬甸,一般人卻沒變得更有錢,上流社會和政經領袖階層獲益了,卻未能惠及中低階層人民,「改變還非常薄弱,非常慢,非常少」。

現年32歲的趙德胤,16歲帶著200美元赴台灣,至今正好各在緬甸和台灣度過一半的人生。

他說,緬甸正在改變,讓他很感焦慮,加上他對緬甸有一種兒時情感需要宣洩,因此先前的長片計畫都以緬甸為主,但也一直在準備拍攝以台灣為背景的電影。

趙德胤想要述說的台灣故事,一個是隔代教養下的青少年生活和心理狀態;另一個是還在構思的中產階級與邊緣人看似不可能的愛情,會是一個「很不台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