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兩岸農業

台湾泥鳅亟需拓展内销市场 内地养殖者关注

(本报讯) 近两年,要说哪一个水产养殖品种在国内最火热,台湾泥鳅绝对算是其中一个,也正是台湾泥鳅的火热,让业内养殖者开始关注泥鳅的市场状况。

        泥鳅的主要养殖品种为大鳞副泥鳅,据笔者了解,国内的泥鳅消费市场一直并不大,主要消费市场在韩国和日本。国内最早规模化泥鳅养殖应该始于江苏连云港赣榆地区,韩国人20多年前在该地区从国内各地收集泥鳅出口韩国,在收集过程中避免不了进行暂养,之后通过多年演变,从收集成鳅到收集种苗,现在全国各地的野生种苗被收集到该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养殖以后出口韩国。泥鳅出口价格最好的时期在2010年以后,最高价格曾经达到40元/斤,养殖户亩利润可达数万元,于是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赣榆地区的泥鳅养殖面积估计已达10万余亩,占全国泥鳅养殖量的90%左右。

        在连云港泥鳅高额利润的带动下,全国各地掀起了风风火火的泥鳅养殖热潮。正值此时,台湾泥鳅高调挺进大陆泥鳅养殖市场。关于台湾泥鳅的来源,据笔者了解,台湾本来并没有这一品种,而是90年代台湾从大陆进口黄鳝包装中放入数尾泥鳅,可减少黄鳝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这样大陆不同品种的泥鳅被夹带到台湾,被台湾人工养殖并不断杂交、选育(在大鳞副泥鳅的基础上),泥鳅也适应了当地温暖的气候。经过多代人工孵化和选育以后,泥鳅的生长速度和规格都有了很大提高,最关键的是选育使雌雄规格一样(野生泥鳅雄鳅比雌鳅小很多),于是便冠以“台湾·泥鳅”之名反推回大陆。

         随着连云港和全国泥鳅养殖量的增加,2013年全国泥鳅价格跌到20元/斤以下,最低价格只有14元/斤,连云港泥鳅养殖濒临亏本,靠收集并养殖野生苗种、出口韩国不能再维持这一产业,不得不改变养殖模式,并寻求开发国内消费市场。现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于台湾泥鳅,相比野生苗种,台湾泥鳅在养殖成本方面或许具有一定优势,生长速度快(正常情况下3-5cm苗5-6个月可长到2两左右),并能够实现人工育苗(据了解规格苗培育成功率可达50%左右),所以一时间种质资源价格飙升,市场显得有点混乱。虽然业内在积极开拓国内泥鳅的消费市场,但市场形成尚需时日,如果养殖量继续增加无疑会加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