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台商有話要說

未来两岸农业合作新潮流


                      庄震霆先生简介(旅美台籍侨胞)2013
 
现职:
1.上海安吉流休闲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2.上海莲荷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3.台湾汽车会馆研究发展中心 董事长
4.台湾三力停车场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5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 专家顾问
6.中华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会 创会理事长
7.台湾华冈文教基金会 董事
8.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校友总会     会长

(重庆市台湾农民创业园“招农引技”新策略研讨会的报告)

报告前言
未来两岸农业合作将建立在新观念,新策略的发展中迈进,也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概念。
新观念即何种人愿意进入新农业领域,大学生与新新人类的引入及传统农民的再创业都须细究其心态与生态,并将农业引导为企业的概念。
新策略即将“招商引资”的概念加上“招农引技”的新策略,让台湾农民研发出的成果转变为“技术资金”,让大陆社会的闲置资金如房地产业、煤矿业等进入农业风投,让地方政府用土地作价,三者合而为一大“科技农场”,将质量与产值做大、做好、做强。

概念说明
一、自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两人在北
京心连心,手握手发表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景,同时启动了两岸各种经贸文化活动,其中农业合作与创业列为重点项目;尤其将世界级的台湾农业引入大陆更走入了明朗化。

二、由于实施“两岸农业园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过程中无前例可循,在缺乏合作经验及不明“台湾农民的心态与生态”以至多数园区无台农、台商之进驻,甚而闲置而耗费了两岸及两党的德政。而此时不在园区且已做农业投资的大陆台商多由工商界转型而来的台商,由这些台商自台湾约聘农民及购买技术来大陆,在量与质的发展还未全面。

三、台湾农民的心态与生态决定了两种园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富有的台湾农民不愿远离老家来大陆从事种植,经济能力差而有技术的农民没法过来大陆投资种植。落实台湾农民修正来大陆从事农业的观念,即以技术为资金投入,现场以教导与运用当地农民劳动力为执行方式,授予“农业种植专家”之尊称,并配以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则台湾农民引入台湾高科农技与管理、研发进驻两园将指日可待,此举亦将使子孙不愿传承农技的台农能将农技发挥于大陆。

四、 在政府对社会各暴利行业投资资金进行大量规范法规后,应寻求社会闲置资金进入农业。

实施方案
一、为落实两岸两党及政府在农业园的创意与合作,台湾农民起很大的作用,上述台湾农民的心态与生态经过透析与下述的整合协助,将可使大陆地区各台湾农业园区蓬勃发展。

二、两岸农民互动互住互惠是创造两岸农民的直接致富之道,首先从大陆农民入住台湾农村为起点。(本项可由与大陆互动良好的台湾农业单位及个人来协助。)
1、做好台湾接待人与大陆被接待人的接待意见表的设计,由双方就设定的咨询内容,做好问卷调研,以利于分配接待的依据。
2、由大陆地方政府遴选具备(1)文化素养(2)拟再创业(3)三农常识(4)可亲自管理及种植之农民或待业大学生住在台湾产销班成员或其他农民家里,实地进行产销班作业的全程学习,每户产销班农民成员家庭接待两人,入住时间为15—30天,所有费用(含吃、住、交通、学习费)由大陆农民支付台湾农家。
3、整团入住较低价的“民宿”或其他接待中心,白天分头至农家学习,晚上送回住宿点,学习费由农民取得,此点好处是接待住宿单位具专业化接待能力,台湾农民还能取得学费。
4、在台入住学习期间,大陆农民学员与台湾接待农民的积极互动,产生的感情力量应能发挥引导大量产销班自发性的到大陆来做农技的合作与投资的功效。

三、台湾农业专家顾问进驻大陆各台农园区——由台湾学术研发性的专家或实务操作性的产销班进驻,直接引导各台农园的发展及推动,实施过程政府应给予一定之决策权与支持力度,尤其是已退休的技术官员及已有接班人的产销班壮年农民夫妇为最可行对象。

四、招农引技——即招进台湾农民,引入台湾农技,融合陆资及各农业园土地的新型农业合作发展思维。
在当今大陆经济已富裕时,寻求引导在政府规范行业投机发展后之闲置资金进入农业投资应
为资本市场发展方向。例如房地产业、煤矿业等退出的资金都有再寻找稳定投资的意愿,此时引导其往高科农业也可坐收优利,让其资金不为闲置。

五.以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新潮流的示范区

 1. 在建立了新观念及新策略后,台湾中华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会在国台办之指导下组织了两岸农业经济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农业投资商及资深台商在ECFA重庆签订后3天于2010年7月3日前往重庆市北碚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做了考察并参加了由本研究会首倡的“招农引技”研讨会。
2. 重庆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与重庆市区的地理关系及整体环境,比照台湾省、上海市、北京市而言,是休闲农业与种植农业及培训可迅速发展的区块,其1小时的离市高速公路及沿途乡间小道的清洁、干净、绿化形象让此好感觉的开始占有成功的一半,发展为重庆度假及休闲农业的基地相当理想。
3. 在会中,两岸专家与地方领导对前述的新观念及新策略倍感兴趣与认同,在确定了技术资产(技术、品牌、渠道、营销等等)胜过资金资产之探讨后,各方认为台农可做两头工作,即引入技术及物流渠道之输出。并迅速地由北京王苏波教授做了风投基金的募集,目标为五亿元人民币。
4. 优质新鲜的瓜果菜、花、种苗交易中心及附加的农产品深加工均为此区可发展方向。
5. 由于土地搬不走,建议此区的土地购买应开放,让投资款先放到项目上启动,到一定程度再付土地款。
 
综合以上所述,两岸应有如下认知

一.实验园区宜化大为小
在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荣誉主席会面后的两岸交流日趋扩大,交流方式也逐日改进使其更实际而可行。其中的农业合作更是在“摸着石子过河”,在对农业各领域参与的角色充分了解后,我们提出新型的农业合作推广方式。
两岸农业合作推广之要素为土地、技术、种材、人员、通路,其中土地之取得往往是政府最关注的,在过去几年的两岸农业实验园区已开辟了三十几个,但已有多数的园区没有台商台农,既无台商与台农则已规划之园区将难实现两岸农业实验的功能,使得动辄千亩、万亩或几十平方公里的园区失掉两岸合作的意义。
故以200亩土地的小型“台湾精致农业研发培训基地”为两岸合作渐进式发展的基本面积应是最稳妥而保障各方的启动方式,200亩内含有管理、技术、种苗、资材、通路、培训等等的实验步骤,在不同省份有不同的气候、土壤、环境社会、人文,将以上各种因素溶合而实验成功,则要扩大发展千亩万亩将仅在劳动力与通路上多做布置而已。

二.大陆部分地区在“贫困”两字上的解读应为“困而不贫”不为无知所困就能有发展。要做好
两岸交流工作,除加强台湾政府对大陆政府、社会的心态与生态进行深化了解外,大陆政府
对台胞、台商、台农的真正心态与生态更必须用心了解—“统一台湾须先统一台商”“和谐两
岸须先和谐台商”,双方勿为常态的表面化遮掩而误了真正交流的时机。其中,双方政府聘顾
真正用心而不为私利去钻研两岸社会及政策的资深台商为咨询顾问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三. 因此,未来两岸的农业合作应以上述模式来启动,对两岸同胞的感情将因实验基地的成功而更融入对方;故寻求各种交流的成功互利是两岸往前进的优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