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人民日报

首頁+設為主頁+加入收藏+RSS訂閱+ 繁体中文+ 線上記者名單

旅遊美食

草原明珠 中國馬都——錫林浩特


[記者石峻嘉/北京報導]
錫林浩特,位於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東北和西北的交匯地,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大通道,距北京、呼和浩特、瀋陽分別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距我國對俄蒙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和珠恩嘎達布其分別為300公里和240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轄3個蘇木、1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6個國有農牧場,總面積1478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7.5平方公里,總人口25.2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譽。先後獲得全國科技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馬都核心區、全區衛生城市等稱號。 

錫林浩特,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綠地,走出城市便是草原,在這裏草原與城市渾然天成,和諧統一。草原遼闊博大,綠草如茵,被譽為歐亞大陸典型草地樣板。白音錫勒自然保護區、錫林河國家級濕地公園、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火山地質公園、白銀庫倫國家遺鷗保護區、灰騰錫勒天然植物園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觀景色宜人,令人流連忘返。 

錫林浩特,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情濃郁。這裏是一代歌王哈紮布的故里,是民間文化藝術“潮爾道”的發源地,從承載蒙古族對“長生天”的敬畏和天地人合一理念的額爾敦敖包,到展示遊牧文化精髓的蒙元文化博物館,從虔誠的額爾敦敖包祭祀大典到賽馬場奔騰不羈的駿馬,從華美的服飾到醇香的蒙餐,都展示著氣勢磅礴的蒙元文明。草原那達慕異彩紛呈,搏克、賽馬、射箭“男兒三藝”展示了雄渾之美,彰顯了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的草原文化內涵。 

錫林浩特,富饒的一方沃土。有優質天然草場2078萬畝。有石油、煤炭、鍺、鉬、鉻等30餘種礦產,煤炭探明儲量337億噸;鍺探明金屬量3300噸,占世界儲量的38%;石油探明儲量2億噸;鉻探明金屬量137萬噸;鉬探明金屬量17萬噸;風能資源豐富,年有效風能利用小時數達到300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為二類地區,年平均日照2877小時,是東北、華北地區重要的資源接續地和能源後備區。 

錫林浩特,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四通八達,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城市。公路、鐵路、航空綜合交通網絡功能完善,國道207、303,省道101、307貫穿市境,錫張高速年內建成通車,錫赤高速開工建設;錫桑鐵路與集通鐵路接軌,錫烏、錫多、錫二等鐵路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14年開通錫林浩特至北京客運專線;4C級機場可起降767型客機,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天津、西安、呼和浩特等航線,承接華北、東北、溝通中蒙俄的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形成。 

錫林浩特,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幸福安康。近年來,積極搶抓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歷史機遇,以項目為重,在積極發展能源、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同時,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大力發展煤化工等新興產業、裝備製造等非資源型產業,神華、大唐、國電、華電、華潤、海裝、伊利、大牧場、紅星美凱龍、人民電器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項目紛紛落戶,初步形成了現代能源、礦產開發、綠色食品、新型建材等四大優勢特色產業和裝備製造、科技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體系。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圍繞打造全盟“首善之區”,財政每年用於民生的投入始終保持在70%以上,“就業增收、社會保障、低收入群體住房、公共服務”等民生保障體系日臻完善,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民生城建”三年建設在2012年拉開序幕,一個城外三面環水、城中水景點綴,城外綠樹環抱、城中綠意盎然草原生態城市架構正在形成。2013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9億元,增長23.1%;固定資產投資160億元,增長11.6%;地方財政總收入43.5億元,增長2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852元和17000元,增長14.1%和15%。 

雄風鼓蕩、沃野生波。駿馬追風的錫林浩特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一場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生動實踐已經全面展開,正在全力打造自治區“五個基地”的重要支點、“兩個屏障”的有力支撐、“一個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正在向著建設繁榮美麗、和諧幸福錫林浩特的目標闊步邁進!